查看原文
其他

风沙少了,是因为有人守护着一棵棵梭梭/沙枣

绿会 2022-10-20


春天,是植树的好时节,不论是在水土丰饶的地区,还是在偏远干燥的沙漠地带。



阿郎最近在为植树的事情发愁。而且他已经愁了将近两个,除了因为他的手还没有好利索之外,就是植树所需资金的困扰。


春节期间,绿会“残疾人的治沙梦”项目执行人阿郎伤了手,还没有好利索。


“我本来就是残疾人,现在又伤了手,不方便,但是这都没啥,我们还有很多志愿者,植树治沙,他们都会来帮忙。”继去年秋天20000株梭梭苗种下后,阿郎的治沙情节愈发高涨,但是“去年秋天购置的树苗,募集到的经费已经所剩不多。”



“梭梭苗是我从老乡手里买的,种树的时候也请了乡亲来帮忙,还有我们的很多志愿者,都来参加。”大家的热情,被不足的经费困住了。


我要捐赠 


“其实大家都知道植树固沙的重要性,也知道对环境好,特别是像我们这种生活在沙漠边缘的人。但是更多的人虽然有这个意识,但是可能缺乏情感上的共鸣,不像救助那些大病患者那样,环保的项目,募款比较难,而且见效慢。”


阿郎没有放弃。因为这是造福后人的事情,在他看来,这是“最大的公益”。


由于生态环境恶化、地下水位下降等原因,甘肃一度是我国荒漠化面积较大、分布较广、危害严重的省份之一,境内近三分之一的国土面积曾被沙漠覆盖。全省14个市州中,有8个处在防沙第一线,“风吹黄沙过河岸,全家埋进沙窝窝”,一曲乡间民谣道不尽当地人的心酸苦泪。这些民勤人经历过的痛苦,阿郎也经历过。


阿郎出生、成长的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,北部位于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之间,在地理环境梯度上处于全国荒漠化最前沿。2012年,民勤的荒漠化面积已占土地面积的94%,荒漠边缘以每年3至4米的速度向绿洲推进。在严酷的环境下,一些生态恶化重灾区的农民沦落为生态难民,流落他乡,身后留下了一座座废弃的农庄。


“我们必须把沙子治好,如果治不好,沙漠会把大家都吞了。”



2005年,20岁的阿郎在外打工遭遇车祸,造成残疾,父母也在此打击之下双双离世。命运的无情并没有将阿郎击垮。“我回到家乡自己创业,现在我也算是有自己的一份营生。但是还是想植树种树,受过风沙的苦,我们这代人付出努力,把沙治好了,将来孩子们就不用受这份罪了。”

 


于是,阿郎给自己定了一个“大胆”奋斗目标:依靠苏武山大井湾农场天然沙枣林,在腾格里沙漠东边栽植一片沙枣为主的生态林,有效遏制沙漠西扩;依靠父母在巴丹吉林沙漠东边曾经种过的沙地,栽植梭梭、红柳、桦杨为主的生态林,防治沙漠向西蔓延,每年为民勤增加几百亩林带。


前人栽树,后人乘凉;一人治沙,万人受益。北京等大都市的扬沙天气得到有效遏制,离不开治沙一线像阿郎这样的普通百姓的努力。


一方方草格压下去,一株株树苗正在长起来。


我要捐赠 


2017年,绿会发起了残疾人的治沙梦项目,这是阿郎梦想开始落实的第一年。一棵树的爱心捐赠,项目执行人将回馈给您不变的绿色守候。


文/小乙   审/Sammi   编/小梁

您可以点击左下角的“阅读原文” 直接进入捐赠页面。



往期精彩回顾

别了,人类,我是白鱀豚

这个初冬,跟着阿郎去栽梭梭,你去吗?

绿会拯救印尼—“森林中的人”红毛猩猩项目上线啦!

点击“阅读原文”打开新页面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